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2章 始作俑者,恶政难消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四誓通俗一点:

    誓一:强调孝道,维护宗法秩序,禁止“废嫡立庶”与“改立夫人”,不要让庶子做国君,不要以“妾”代“妻”,不要让后宫干涉君位继承。

    夏商周三代,多少王室内乱都是这一原因,远的商纣失国、周室东迁,近的王子朝之乱,直接导火索都是这些。

    是故,凡有会盟必有此誓。齐桓公、晋文公会盟诸侯时也都盟过此誓,至于有没有用?这谁知道?反正齐桓公死后五子相争,尸体生蛆了都没人管。

    这一誓算是政治正确,是本次会盟的法理依据。

    誓二:重视教育,培养人才,传承传统美德,这些都是宣传两国的德育,让这次会盟更加伟光正。重要的是“无忘宾旅”,提倡两国高层多遣使、多交流,做到互通有无。

    这一誓算是铺垫延伸,两国确定宗法的政治正确之后需要尊传统、正新风、重交流。

    誓三:士人的官职不得世袭,官员不能身兼多职,要录用有才之士,国君不得擅自诛杀大夫。这个只能算是口号,而且最多最多只能小范围的实施部分口号。

    要知道,春秋时期的政治体制主要还是贵族共和制与世卿世禄制。高层的权重职位和中下层油水大的肥缺几乎都被各大氏族垄断。

    士无世官?今日会盟与会的卿大夫包括夏谕在内,哪个不是世官卿族?既得利益集团太过庞大,几乎不可能改变。除非有强人能统一列国,依靠强大的武力与无与伦比的威望将一切推倒重来……

    这一誓,订一条几乎不可能执行的规矩,大家都心照不宣。不过,要是真的有出身不高却简在帝心的济世之才,或是为上所恶却又权势尽失的权臣,这一誓就可以拿出来“按规矩办事”了。

    誓四:齐国提议两国签订“齐鲁互不侵犯条约”,各安其境,互不交侵。然后更进一步签订西太平洋黄(海)渤(海)公约,建立防御同盟。一旦一国被入侵,另一国有义务施以援手。

    这一誓才是本次会盟的重点,也是可行性最大的一条。

    今秋,吴国掠地至鲁南,可以预见的接下来几年鲁国东南部的边防压力会骤增。这时候能和北边的齐国止兵乃至结盟是鲁国上下都乐意看到的 。

    尤其是季氏宗主季意如,季氏专制鲁国东南,领地广大,家族战略一直是北部抵御齐国守边,东部入侵莒国获取空间,南部友好几个中夏小邦维持平衡,战略态势还算稳定。现在南边突然冒出一个吊打国霸主楚国、且有北上意图的虎狼之国,季氏迫切需要与齐国和解,集中力量守护南境,同时平衡国内。

    齐国方面做出这个决定也有自己的考量,鲁国体量不小又有周公之后、列国楷模的护身符在,注定只能缓缓蚕食。大规模动兵容易打成烂仗,小规模入侵又会让外交关系恶化,拖住齐国精力。

    伐鲁难有大利,既如此,齐侯索性盟鲁,转移扩张方向。

    夏谕曾经给齐侯画过名为“五都”的大饼,其中描绘的战略前景十分诱人。先吞残莱灭莒国,建东南两都,屯粮积甲,待齐剑大成,便可南却吴楚,会盟诸侯,再兴霸业。

    齐侯吕杵臼奉之为圭帛,决心盟鲁。鲁国高层也有止戈的意思,双方一拍即合。

    待晏子述完四誓,执政季意如立即赞叹道:“尊宗礼、敬孝道、育贤才、彰德育,皆所以正国家也。”

    鲁国大司空孟何忌点头附和道:“齐相诸誓,惠及生民,德泽海岱,鲁人叹服。”

    叔孙不敢气色不佳,面有郁色,微咳两声后,也说了几句场面话。

    鲁国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人反对,齐方面国更不必说,会盟正朝着好的方向进行,在场之人多面带喜色。

    直到……夏谕缓缓起身,朝着上位的齐侯、鲁君一礼,而后环视一周,沉着声音道:“旧商以人为牲,人祭鬼神,凌虐生灵,视万民如牛马。是已,武王兵至牧野,朝歌诸军皆反,殷纣身死国灭。”

    “武王怀德以禁人祭,周公广博始定周礼。”

    “上天有好生之德,大地有载物之厚,君子有成人之美。为殉者,惧其仆,故钉之也。衣冠状貌之悲惨,约略可睹,何忍视之?今二位君上至此,是为修治太平、施惠万民而来,人殉野蛮残忍,戕害民力,臣请盟誓罢此恶政!”

    人祭与人殉为何兴起?

    奴隶制时代还是图腾文明发展时期,鬼神祭祀之风尤为浓厚,所以当时的人对于殉葬并没有任何排斥,甚至被认为这是一种回馈鬼神的一种方式。现在的一些东南亚、黑洲部落仍保留着这些习俗。

    人祭与人殉制度最鼎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,后来武王建周后废除了人祭,并以提倡以草人来代替活人殉葬。可提倡归提倡,每次遇到国君、王公大臣等尊者死去,还是会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奴隶乃至下民去陪葬。

    殉葬手段更是残忍至极,砍头、毒酒、白绫、活埋这些都算是相对来说比较人性化的殉葬手法。诸如钉首、生灌水银之类的残忍手法屡见不鲜,底层民众深恨之。

    不止是底层的国人、野人、奴隶恶此恶政。很多卿大夫中的有识之士都明白人殉之害,但有宗法在前,又基于冥冥之中对鬼神、逝去先人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