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卷 剑指东瀛 第十七章 巩固东北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苏德战争爆发带给学生军的好处,很快就接踵而至!

    最明显的就是,苏联政府对学生军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\.CǒМ\

    在学生军出兵东北前,远东红军虽然如约提供了大量的装备和补给,可是梅赫利斯和其他红军将领多少有些居高临下,仿佛施舍一般。

    学生军初战歼灭关东军三个师团时,梅赫利斯还大加赞赏。但在得知关东军接连败北,损失惨重之后,梅赫利斯就有些拿腔拿调了。

    张野知道,苏联人见关东军在学生军面前不堪一击,认为后顾之忧已解,开始转而限制学生军了!归根到底,他们肯定是不希望见到东北再出现一股强横的势力。

    如今西线态势严峻,远东红.军战略重心转移,已经没有能力向东发展。而关东军实力并未完全消亡,岛国政府为了维持在东北的利益,必然会全力恢复关东军的实力!因此,拉拢学生军抵御日本人就成了苏联政府的唯一选择。

    梅赫利斯甚至暗示张野说,苏联.政府将无条件承认学生军在东北的一切利益诉求,远东红军也随时准备为学生军提供方便。作为交换,学生军必须保证苏联侨民的安全和正常投资经营活动,并在同等条件下,优先向苏方提供工业原料和产品。

    而受到盟国闪电攻击苏联并.大获成功的刺激,龟缩在东北几个大城市内苟延残喘的关东军又开始蠢蠢欲动!岛国政府内,北进之声喧嚣尘上,国内留驻的第16师团、新组建的第51、第57师团先后被全数送至东北,以充实关东军的力量。

    这时候,梅津中将和吉本中将都已经被免职送回.国内。关东军司令官由侥幸从学生军包围圈中逃回的第12师团司令官山田乙三中将接任,参谋长为原察哈尔派遣军司令官司笠原幸熊中将。

    山田中将因为吃过学生军的大亏,并不象国内某.些政客和大本营的将军们那样,看好目前的东北战局。他坚决要求大本营组建装甲加厚的重型坦克部队,向关东军提供足够数量的作战飞机,以及大口径的反坦克武器。

    可是此时岛国的战争储备物资已经不敷使用,.而新型坦克尚在研制之中,自然难为无米之炊。山田中将没有战胜学生军的把握,也就继续深沟高垒地守在大城市里,与大本营就“北攻红军南拒学生军”的方略软磨硬泡讨价还价。

    而停留在锦州.城外近十天的学生军主力部队,在得到苏联官方的承诺和红军的全力资助后,开始大规模地向东北扩张。他们遵照张野的命令,主动绕开鬼子重兵死守的核心城市,避实就虚地迅速挺进中小城镇和乡村。不久之后,东北的大部分地方都挂上了学生军的青天白日旗。

    占据了东北三省的大部分地盘后,学生军的重心开始由作战转向巩固和建设。作为异军突起的外来户,张野知道学生军未必会被当地民众所接受,因此发展经济,改善民生就成为重中之重!

    发展军火工业也是拉动地方经济的行之有效的办法。而且开设兵工厂还能彻底解决学生军后勤补给带来的运输问题。学生军必须改变过份依赖苏联红军提供的装备的现状。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学生军的发展建设必须立足于自身的能力。

    于是,晋东南的军工和原料生产基地在张野一纸电令下,开始大规模地向东北转移!

    赵之江老师亲自带着一群技术专家,风尘仆仆地过来实地考察学生军接收的各大工矿企业,并在当地大肆招收熟练工人,按军需计划组织和恢复生产。

    除了学生军副总指挥李暮然留守晋省,坐镇省城打理学生军后勤事务之外,学生军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马浩,也率领一大批年轻的行政储备干部到了东北。他们的任务是:恢复和建立各级行政机构,力图用最短的时间,重新打造东北的行政管理体系,全面掌控住东北的大局,使学生军的政令能够上下通达,上行下效。

    为了补充学生军的实力并尽快与地方相融合,改善军地关系,学生军和地方行政机构开始在各地招募新军,设立学校。

    为了配合马老爷子,张野特地下令,从学生军中抽调一批指导教官,暂时弥补地方行政干部和学校师资的不足。此外,还从各地选拔和聘请德高望重的地方绅士参与政府决策,以孚民望,并鼓励他们的子弟积极加入学生军或行政机关、厂矿学校。

    张野还向马老爷子建议,在开办的所有学校中增设爱国主义教育课,从精神上清除鬼子和伪满洲国多年统治遗留下来的奴隶思想。

   &n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