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七章 汉学家约翰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堡军校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英译本的《孙子兵法》。

    一开始,约翰只是想为自己这篇论文找一个创作的由头。毕竟他一个没有任何作战经历的人,全靠凭空想象发明一套全新的战术,未免也太不可思议了。如果有了《孙子兵法》的英译本,他就可以假借是受了这本书中东方军事智慧的启发。

    可是,等约翰翻阅这本从图书馆里找到的《孙子兵法》时,却不禁大失所望。前世,他只知道《孙子兵法》早在18世纪就传到了西方,英、法、德、俄都有译本流传。在21实际的美国,这本书也很常见,很多学校(不光是军校还有商学院)都将其定为参考书目。

    但是没想到,1940年这会儿,《孙子兵法》在美国军界这么不受重视。利文沃思堡军校里收藏的这本《孙子兵法》,居然还不是美国出版的,而是1910年英国出版的贾尔斯译本(美国最早的《孙子兵法》单行本是1949年由哈利斯堡军事出版公司出版的)。

    而贾尔斯这位大英博物馆东方书刊和手稿馆助理馆长只是个汉学家,不是军人,他在翻译《孙子兵法》的时候,开篇第一句话就错了。把“兵者,国之大事”中的“兵”字翻译成art-of-war(兵法)。

    而且,这版《孙子兵法》也太过于咬文嚼字了,用词倒是挺优美和富有韵律的,但明显带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文学风格。里面有很多“古色古香”的单词在40年代的美式英语中根本不常用。难过这么多年这本书都被束之高阁,无人问津。

    看到前世“老祖宗”的瑰宝明珠投暗,约翰有些忍不住了。这么经典的书怎么能因为翻译的问题被埋没了呢。他虽然不是翻译家,也不懂啥叫信、达、雅,但好歹前世中、英文版本的《孙子兵法》他还是都看过的。

    正好手里的这本贾尔斯版《孙子兵法》是逐篇逐句编号,汉英对照的译本。他当即决定亲自动手,凭借自己的理解和对后世美国海军陆战队格里菲思准将译本的记忆(这个版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《中国代表作系列丛书》,是全球传播最广的英译本《孙子兵法》),把这6000多字又重新翻译了一边。

    在翻译的同时,约翰还不忘加了点私货,结合了一些西方近代军事理论观点和战例对《孙子兵法》中的部分内容作了注释,重点突出了一下这本书对现代战争的指导意义。

    果然,是金子总会发光的。经约翰这么一翻译,他和《孙子兵法》很快就成了军校里的热门话题。

    起先,只是范弗里特等几个要好的同学对约翰翻译的这本书产生了兴趣,开始争相传阅。然后一名教员在看到了约翰的译本后,专门花了一堂课的时间让约翰向班里的同学们介绍了《孙子兵法》,并组织大家进行了讨论。

    再然后,全校都知道了有一个叫范德比尔特的上校是个“汉学家”,他翻译了一本两千多年前的东方军事著作。

    最后,就连麦克奈尔校长都惊动了。在看到了约翰的译本,又得知他受此启发产生了与自己不谋而合的想法(研究隐蔽和伪装战术)后,麦克奈尔认定约翰是个具有军事天赋,值得好好培养的年轻人。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,这才有了麦克奈尔亲自出任约翰论文指导老师的事。

    总之,托了“孙子”的福,约翰这个二把刀的“汉学家”和军事理论研究新人,就这么成了麦克奈尔的“入室弟子”。心满意足的约翰还不知道,一个更大的“惊喜”正在等着他呢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